內容簡介
書生竇天章上京趕考,臨行時將獨生女兒竇娥託付給蔡婆婆,竇娥與蔡公子完婚。竇娥命苦,婚後不久,蔡公子病逝,竇娥與婆婆相依為命。蔡婆婆靠放些債度日,賽盧醫借錢不還,蔡婆婆上門討債,賽盧醫欺她孤兒寡母想要賴賬,並欲加害蔡家婆婆,幸被鄰居張驢兒相救。張驢兒父子乃市井小人,見到竇娥貌美,便生歹意,欲圖謀不軌,張驢兒欲娶竇娥為妻,被竇娥嚴詞拒絕。蔡婆婆一氣之下臥床不起。張驢兒逼婚不成,惱羞成怒,與賽盧醫合謀,企圖毒死蔡婆婆,霸占竇娥。不料,張驢兒之父嘴饞,誤食了張驢兒給蔡婆婆做的放了毒藥的湯,中毒身亡。張驢兒惡人先告狀,並賄賂貪官,告竇娥害死蔡婆婆。貪官姚杭對竇娥嚴刑拷打,並以蔡婆婆相逼。竇娥為救婆婆性命,被迫屈招,身陷囹圄。六月初三,竇娥血撒斬台,臨刑前她對天發誓,若竇娥蒙冤,天降三尺瑞雪掩我清白之軀。頓時大雪覆蓋了法場。竇天章京試高中,出任朝廷廉使,得女兒託夢,知竇娥冤死,決心剷除貪官,為女兒昭雪。
作者簡介
關漢卿,大約生於金代末年(約公元1229年—1241年),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關於關漢卿的籍貫,有大都(今北京市)(《錄鬼簿》)、解州(在今山西運城)(《元史類編》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說法。約生於金末或元太宗時,賈仲明《錄鬼簿》弔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珠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係密切。他曾毫無慚色的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內容詳情
合唱:六月飛雪千古冤 血濺白綾三年旱 何時借得屠龍劍 斬盡不平天地寬 竇:仰望夜天月如鉤 後廳寂靜聽更漏 離鄉已有十六載 樁樁件件藏心頭 十多年坎坷有誰知 十多年苦熬我出了頭 當年一介窮書生 如今是戴烏紗 穿錦繡前呼後擁 竇天章官居巡按 奉旨賑災回楚州 楚州府三年大旱 黎民苦 我民間察訪查由頭 都說是 三年大旱為冤獄 屈斬竇娥天也愁 案情雖疑無憑據 欲想翻案難下手 回後廳思念親生女 難驅心頭千萬愁 四處打聽無蹤影 十六年思念付東流 蔡家莊不見她婆媳倆 蓬蒿淹沒那舊門樓 莫不是 遭荒遇災人離散 莫不是 飛來橫禍人夭壽 莫不是 流落異鄉渺無影 看來是 夢難圓來願難酬 且把這 萬千思緒一邊放 閱案卷 聊解老夫一腔愁 娥:孤淒淒 離開瞭望鄉台 晃悠悠 按院署中冤魂來 血和淚 銘心刻骨三長載 三長載 仇恨未報心兒碎 回首看 雲鎖霧埋陰陽界 側耳聽 鼓漏聲聲把人催 急切切 借得陰風送兒歸 慢騰騰 十六年後怕相會 老爹爹 我與你呀 人鬼陌路怎聚首 見爹爹 雙鬢斑斑發已灰 一聲端雲思念重 萬語千言兩行淚 悄悄兒 月照東牆花移影 霧蒙蒙 寒風刺骨透心冷 陰陽界 難隔骨肉血緣情 盼父伸冤思女心切 兩樣的心思一樣情 父,女:日思念 夜思念 盼爹盼兒 盼了十六年 十六年淚水匯成河 十六年就盼這一天 這一天 竇:今日裡 父女相聚天倫樂 娥:為什麼 這一天不在三年前 竇:從今後 苦盡甜來春光好 娥:恨只恨 陰陽阻隔兩重天。 娥:叫一聲 老爹爹且罷虎威 聽女兒 訴往事傾吐苦水 女兒我 三歲喪母爹做娘 未想到 七歲離父父不歸 你把兒 送與蔡家當童養媳 夫早亡 流不盡薄命千行淚 老爹爹 你一十三載無音訊 我孤婆寡媳誰關愛 任人欺任人宰 張家父子懷鬼胎 羊肚湯一案起禍端 爹呀爹 竇娥女錯上斷頭台 山陽縣 不分皂白不聽辯 毒刑之下鮮血濺 婆母年邁難受刑 婆媳情深心相連 為保婆婆一條命 竇娥甘願赴九泉 法場罰下無頭願 不告官府只告天 爹爹啊 不求爹爹復我生 還我清白在人間 竇:蔡婆一番辛酸言 字字句句似利劍 我心頭流血肝腸斷 咬碎苦楚腹中咽 兒啊兒 為父我 只求光耀龍虎榜 如今是 戴上烏紗破了家 耳畔邊 似聞女兒喊冤聲 冥空間 端雲兩眼看著爹 罷罷罷 我這裡 架上請出尚方劍 平冤昭雪 懲腐肅貪撥開迷霧 求得公正在人間 合唱:留下了恨山怨海 鑄就了千古血淚 縱然平反懲腐惡 可嘆是 秋花凋零魂不歸 魂不歸